无人驾驶、纯电车、混合动力……都是近些年汽车领域的热门话题。自从1908年福特T型车诞生,汽车领域已经有100年的时间没有特别本质的变化了。
而如今,不仅有很多新晋造车势力,如特斯拉,法拉第未来、拜腾等,也有传统车厂的努力转型,比如沃尔沃就计划2020年全面进入电车时代,更有各科技大佬如谷歌和苹果都在加大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投入。业界普遍认为,2020-2025年,对于汽车来说是全面进化的时代。
全文共计 4869字
预计阅读时间 13分钟
那么,新能源、人工智能,能够给这个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带来什么样的新鲜血液呢?不如先细数一下近几年那些新生的造车势力吧。
01
特斯拉(Tesla)
特斯拉之所以能够成为目前新晋造车厂商中最令人瞩目的存在,主要依赖其电池技术。在2008年的时候推出的Roster就有230mile的续航能力,而作为对比,其他主流车厂的纯电车(比如宝马i3),都只能达到72mile左右的水平。这也是为什么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会流行,以及为什么特斯拉像是投入整个业界的一个炸弹。
并且,特斯拉在电池管理方面有着核心技术和大量专利,车辆上市这么多年来,从未出现过电池本身起火的事故,电池技术可谓是支撑公司的基石。马斯克甚至公开了大量特斯拉的技术专利,希望能推动电车行业的发展。有越多人造车,也就意味着零部件成本的降低,同时这一招还大大提升了特斯拉的逼格。
除了无人可及的电池续航能力,特斯拉也是对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最广的厂商,虽然要论无人驾驶技术的高低,通用,谷歌的Waymo,都要领先特斯拉,但论普通消费者的体验,特斯拉的知名度显然远远高于其他厂商。从Model S开始每一代车型都拥有无人驾驶技术。虽然目前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尚只能达到L2~L3的水平,也就是能实现智能跟车,自动变道,但无法做到指定目的地完全自动驾驶,只能算是“半自动驾驶”,但特斯拉因为卖出了最多的车,所以人们依然习惯把无人驾驶和特斯拉挂钩。马斯克虽然没有造车经验,但他原本就是工科背景,对技术细节理解能力十分卓越。手下另一公司SpaceX同样也是需要大量技术背景,因此马斯克造车可谓如鱼得水。
Navigant发布的无人驾驶技术排行榜
1. 特斯拉2003年成立,最初由马丁·艾伯哈德(Martin Eberhard)和马克·塔彭宁(Marc Tarpenning)于2003年7月1日所创办,2004年寻找A轮融资时马斯克投资特斯拉成为其董事长和最大股东。总部在北加Palo Alto。
2. 2008年首次交付首款产品Roaster,Roaster是基于莲花汽车底盘打造的跑车,售价超过十万。陷入生产困难,售价高出最初预定的价格(原定8万左右)等一系列问题,差点倒闭。
3. 马斯克的十年计划:先出一款高端电动跑车(Roaster),再出高端轿车和SUV(Model s和model x)稳固自己的市场和声誉,之后则是依赖平价轿车(Model 3)来走量和实现盈利。最终花了13年基本完成目标。在原本的计划里,特斯拉几款车型的命名是Model S, Model E, Model X, Model Y,组成“Sexy”,但因为Model E被福特注册了,且福特拒绝卖给特斯拉,因此只得改名Model 3。
4. 201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,当天收盘价格19美金。至今特斯拉都没有盈利。但股价已经上涨近20倍。
5. 2009发布Model s,2012年交付Model s,对标宝马7系,起售价66000。续航逐渐能够达到250~400mile(后期车型)。
6. Tesla Model X是一款7座SUV,2012年2月发表,2015年9月开始交车。售价十万美金以上。拥有从前挡风到后视玻璃窗一体式的玻璃设计,拥有鹰翼车门,后侧门能以向上延展方式掀开,同时侦测侧边及上方的障碍物避免碰撞,达到即便在狭窄的空间范围仍可轻松进出。
7. 2016年4月启动Model 3预售,因为其起售价首次拉低到35000美元,一个月内收获40万订单。作为对比,2017年交付Model S+Model X总数10万台。这个订单对于特斯拉来说是极大挑战。Model 3设计上的最大特色是内饰,没有仪表盘,只有一块很大的触摸屏。
8. 从2016年到2018年量产车大量交付,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产能。也有因为马斯克希望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太高,导致出现很多瓶颈。后为解决产能问题,改了很多自动化环节为人工。
9. 2017年9月交付第一批Model 3,2018年6月起开始逐渐实现周产5000辆model 3。到7月份,model 3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同级别(宝马2、3、4系等)车销量的总和,成为销量最大的单款车型。
10. 2018年特斯拉推出了半挂卡车Semi,以及第二代Roaster,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1.9s,前者是对卡车的颠覆,并且以及收到了Fedex的订单,而后者无疑重新夺下了电车性能之王的宝座。
02
菲斯克(Fisker)
菲斯克算是老牌的特斯拉挑战者,在2010年前后,美国新能源车的新秀就只有特斯拉和菲斯克。其创始人和特斯拉也有很多渊源,甚至过节。
Fisker公司的车型一直都是混合动力(缺乏电池技术)。并且,Fisker公司自身并不制造汽车,其产品所有的零部件均采用外包的方式由合作厂商提供。Fisker公司所做的,只是设计。虽然外包的方式能够缩短研发时间和成本,但是没有自主技术导致关键时候会掉链子。比如在2010年10月,Fisker的电池供应商A123 Systems破产,直接导致Fisker的Karma车型也停产了,无法交付订单。并且,车辆因为各种设计问题多次召回,甚至发生过自燃事件,导致Fisker的产能和公信力都大大被削弱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,是创始人本身虽然是著名设计师,但没有工科背景,不懂工程。
2007年成立,总部在南加Anaheim。创始人Fisker是阿斯顿马丁、宝马的著名设计师,也曾被特斯拉聘为首席设计师,但却敷衍了事,故意不拿出好的设计,解除合同之后做了自己的汽车品牌。
2011年发售收款混动车型Karma。售价在10万美金以上。纯电模式的续航只有33mile。
2013年公司破产。
破产后菲斯克汽车改名Karma,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。也在2018年推出了Revero车型,但还是13万起的混合动力车,并且评价很差。
破产后菲斯克本人离开原公司,成立Fisker Inc,和电池公司Fisker Nanotech,专攻纯电车。首款产品EMotion,采用石墨坐电池材料,目标是400Mile以上的续航。原计划2017年底面世,售价6.5万,对标Model S,但至今没上市,并且目前预约时,价格已经上升到了13万,而且在线预约系统也挂了。
03
法拉第未来(Faraday Future)
法拉第原本在业界就可算得上是出色的新秀,但因为公司主要控股人是贾跃亭,使其变得更加为人所知。
目前主要产品FF91,在性能方面可谓达到顶峰。但毕竟,一辆车的性能固然是立足之本,但能否顺利制造并且交付又是另外回事,特斯拉曾经因为新车交付问题几乎倒闭。而且当年的特斯拉尚有政府对新能源车的补贴,如今这一政策的取消,对电车新玩家来说压力尤其大。而且FF91的定位尚且和特斯拉Roaster一样,是高端,极小众的,要能和特斯拉一较高下,FF91生产是否顺利,能不能坐稳自己的位置,能不能顺利生产接下来的车型,都尤为重要。毕竟,特斯拉在造车多年之后,还是在量产Model 3的时候遇到很多始料不及的问题。法拉第的故事尚且是个开始。
成立于2014年,总部在加州,是一家美国startup。主要投资人和控股人为贾跃亭。
2016年CES推出概念车FF Zero。
2017年CES推出计划量产车FF91,原计划2018推出,目前推迟到2019年。FF91是MPV车型,体型很大,但FF91的0-60mile/h加速能力达到2.4秒,比大多数超跑还快。采用130kwh的电池(Tesla Model S最高为100kwh)续航宣称能达到420mile。马力1050匹,全球最高。售价15-30万美金。派克峰爬坡赛是世界上最艰难汽车赛事之一,也是全球汽车品牌证明技术实力的重要测试场所。2017年,FF 91以超越特斯拉Model S逾20秒的成绩,打破该项赛事的纪录。声称使用激光雷达作为主要的自动驾驶检测设备,但激光雷达的成本居高不下,很难说在真正量产时会否真的应用。
2015年宣布投资10亿美金在Vegas造工厂,2016年开始动工,但因为财务问题受到质疑(FF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贾跃亭质押乐视的股权,而乐视……),FF在2017年7月放弃建厂计划。
2017年FF遭遇了财务危机、员工离职、延缓内华达工厂以及CFO和CTO离职的风波,外界对FF质疑声不断。
2018年,恒大集团入股法拉第未来。8月29日,首辆FF91预产车下线。
04
拜腾(BYTON)
作为2018年的新晋厂商,拜腾则更是新秀。但因为创始人的背景,使其一面世就备受关注。
成立于2016年,创始人是宝马集团前副总裁,i8总负责人毕福康(德国)、中国华晨宝马高管戴雷(德国人,但中文很溜,是个中国通)、中国投资人冯长革。
首辆概念车在2018年CES展出。最大特色是49寸的超大显示屏,甚至连椅背都设置了给后排乘客使用的显示屏。
05
蔚来汽车(NIO)
作为由国内顶级大佬投资创立,并于2018年9月12日刚在美国上市的蔚来汽车,在诞生之初就吸足了眼球。虽然他们并非拥有很强的造车经验,但他们都是对产品,和市场有着深刻理解的大佬。
蔚来切入造车市场的方式也和其他厂商有着很大区别。相比某些“PPT造车”的公司,蔚来做的是积极参与各种新能源车的比赛。他们成立了车队,并在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,因此慢慢获得了名气。很有类似小米先推MIUI打响名气,再推手机的策略。算是扎扎实实造车的代表。
2014年11月,蔚来由李斌、刘强东、李想、腾讯、高瓴资本、顺为资本等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,并获得淡马锡、百度资本、红杉、厚朴、联想集团、华平、TPG、GIC、IDG、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。其六位创始投资人分别是易车网CEO李斌(前易车网董事长)、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、京东集团CEO刘强东、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、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。目前李斌是CEO。
2015年在德国,英国,北美成立公司,举办第一届“蔚来杯”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。
2016年与江淮达成百亿战略合作。
2016年蔚来的电动超跑EP9,动力高达1360匹,主要用来参加比赛。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造了7分05秒的电动汽车圈速记录 ,11月4日又以1分52秒的成绩刷新了法国Paul Ricard赛道的电动汽车圈速。
2017年发布蔚来EVE,这是一辆概念车,以“第二起居室”作为概念。内部空间设计得和房间一样。
同年发布第一款量产车ES8,于12月在中国上市。基本款售价44.8万人民币。ES8是一款7座纯电动SUV。但造型比较保守,续航里程实测只有120mile左右,都使得蔚来饱受质疑。
总结
在特斯拉兴起的时候,很多人把特斯拉比作汽车界的苹果,也期望它能够像苹果一样把各大传统大厂如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等斩于马下。但造车不比造手机,造车需要投入的资金很高,技术难度,生产线的搭建难度都比造手机高很多,而且出货量、更新频率都远不如手机。投资大,见效慢,是造车最大的挑战。然而,随着全球变暖加剧,传统能源枯竭,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。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汽车的无人驾驶也是一个未来趋势。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,可能也就是5-10年之中,不用自己驾驶汽车,汽车成为第二个起居室和享受的空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篇幅所限,在此只列出了少数几家新晋造车厂商。随着广大传统厂商,如沃尔沃、奥迪、保时捷、宝马、奔驰等的跟进,制造能力,品牌效应,供应链管理能力都相对薄弱的新晋造车厂商会受到更大的挑战。但无论最后谁赢谁输,收益的都是消费者。
作者:林博君
编辑:邹慧桐,周梦甜